秋日展览推荐 |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24 09:11:00
一不小心进了艺术圈儿
可见、可听、可摸、可闻、可感
怎样的建筑能兼具五感?
视、听、触、嗅、智
你的感官会如何影响你对建筑的理解?
木头、纸张、自然材质
建筑、设计、生活环境
你会否被建筑触动进而思考生活真谛?
……
这些答案,请在这场展览里寻找。
2023年7月21日至10月06日,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呈现展览“隈研吾:五感的建筑”,以国际知名建筑师隈研吾在后疫情时代下提出的全新概念“五感的建筑”为主题,从视、听、触、嗅、智等人类的感官层面出发,探索未来建筑的全新形态。
本次展览是隈研吾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体验式回顾展,涵盖建筑模型、音乐、香氛、大型装置、多媒体艺术、文献、书法等多种形式,亦是隈研吾近二十年来的工作与生活场景的集中呈现,展览以多重媒介调动观众感官,同时引发人们对于建筑与自身所处环境之思考。
建筑师隈研吾祝贺“五感的建筑”展览开幕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东方美学之思牵引的日本建筑的崛起,使日本建筑师的作品成为全球性的人文景观,隈研吾在其中推动的反叛与革新不容忽视。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敢于挑战以形态为主导、视觉至上的建筑设计,主张建筑的作用是改善而非支配,其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类困住,是要让人的身心获得自由。
出于对20世纪全球工业化时代批量建造与外部绝缘的“盒子建筑”的反叛,隈研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张,倡导人性化、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对人的感官与建筑、环境的互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多孔”的建筑形式在建筑中创造开阔的自然感。隈研吾曾提出“反造型”“负建筑”等概念,主张将建筑消失在自然中,同时通过突破形式的限制来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形式只能刺激视觉,然而更深层次的感官则在视觉之外——这亦是本次展览所强调的宗旨。隈研吾融合传统元素与新兴科技的创作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被证明是流行的,他的代表作品包括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中国“长城下的公社/竹屋”、日本三得利美术馆,以及击败伊东丰雄团队的2020东京奥运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设计等。
隈研吾偏爱使用自然元素等传统的建筑材料作为自己设计的基础,由此对现代建筑做出回应。“20世纪,随着土木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趋复杂,现代建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与自然相对立的工业产品。”相比之下,“在人工搭建建筑的时代,建筑所使用的木、土、石等材料独具魅力。那时的建筑可能没有那么牢固,但也正因如此才使人们感受到了独特的风与光。我希望通过我的设计,唤醒现代建筑中的这些元素。”
竹子是隈研吾擅长使用的材料之一,对古朴、疏松、柔韧的竹的使用也映射出隈研吾在后疫情时代对当代生活方式,即集中化的危害进行的反思。本次展览以“竹”为序章,隈研吾全新设计的装置作品《竹涧》位于展览入口处,重现了隈研吾内心深处描绘的“原风景”——上万只竹条由可再生、可重复组装的构件所连接,竹的柔韧与重力形成绝妙的平衡,形成竹的曲线,浮于空中。
在作品《竹曲》中,大量竹条形成幅度与曲率不尽相同的“曲线”,延伸出平缓的螺旋形状,以为复星艺术中心定制的展陈路线映照出竹林错落的光影,营造出如同静谧竹林中的茶室空间。
立于复星艺术中心户外广场的大型装置《竹棱》是以金属材料对竹条自然韧性的模拟,同时亦呼应着建筑本身流动的金色外壳,以向上的形态唤起植物自由生长的曲线与生命力。装置中弥漫的檀木香味将观众进一步从城市密集的建筑森林中抽离,步入隈研吾铺设的感官宇宙。
不同于大部分以模型、图纸与视频展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建筑展览,本次展览拒绝单一化的视觉呈现形式。在隈研吾看来,单一的视觉无法满足人类层次丰富的感官需求,因为视觉上的接收仅仅占据人类觉察与感知世界的极小一部分,因此,展览试图调动人的全部“五感”。本次展览的不同空间中均各自拥有自己的气味:木材、绿草,和风……同时,展览在不同模型区域以声音为背景,“诱导”观众运用自己的听觉“走进”这些建筑。这是隈研吾在全球展览中首次引入音乐这一元素对建筑进行注解,它们在隈研吾的提议下进行创作,由东京艺术大学波立裕矢主导的团队完成。
隈研吾擅长的“榫卯”结构时常成为其建筑的点睛之笔。在本次展览中,为了能够向观众如实诠释这一构造在隈研吾的建筑设计中于功能与美学意义上的双重巧思,展览的每个展区均对隈研吾建筑项目的立面局部进行了1:1的还原,展示材料的真实质感和节点工艺:紫砂博物馆外立面的陶板保留着手作的痕迹;隈研吾事务所在北京前门办公室的铝幕由两种铝制构件相互铰接而成,而非焊接;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的瓦片由四个金属挂钩悬吊于两层金属网格之间,任由观众想象雨滴青瓦的声音与意境;太宰府天满宫表参道星巴克店的木结构由木材插接拼装得以稳固,每根木条的表面均被打磨得圆融光滑……在装置作品《五感的记忆》中,观众能够通过隈研吾创作现场的种种片段捡拾这些作品的记忆,一窥隈研吾及其设计团队的想象世界。
本次展览亦是隈研吾书法作品的集中呈现。隈研吾自述从高中开始接触书法,“那时有一位老师教导我具体的方法和书法背后的哲学。对我而言书法不只是爱好,而是一种训练和对于材料关系的理性思考。”隈研吾将书法与他的建筑设计联系在一起,“书法是我的手、纸和墨的共同作用,展示出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我们设计思考的主题。通过练习书法我可以体会这种关系。就像运动员需要体育锻炼一样,这也是我作为建筑师的训练。”
展览“五感的建筑”不仅意在试图传播更多建筑上的专业知识,更期待观众通过在场的参与及人与人的互动中打开新的思维方式,同时获得心灵的慰藉。建筑是复星艺术中心长期聚焦的板块之一,从艺术中心被称为“会跳舞的房子”的建筑本身到最美外滩露台中的公共艺术作品,复星艺术中心关注如何与人发生最直接关系的一切艺术与创造形式,从而去激发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生存形式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此次展览跨越暑期档,期待获得与更多建筑专业的学者、学生、对建筑感兴趣的公众接触交流的机会。展览期间,隈研吾将亲临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参与论坛分享,为公众讲述其作品因地制宜与自然及地域环境结合的建筑哲学及实践。同时,将邀请高校教授、建筑师、学者等嘉宾以隈研吾的建筑出发,从建筑与城市空间、建筑材料、建筑与自然共生等多元维度的讲座类活动。亦开放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儿童/成人建筑体验工作坊、夏令营、会员专享活动、志愿者导览项目等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邀请公众开启一场艺术与自然共鸣的建筑之旅。
建筑是最能够直接影响与反馈人们经验与生活的艺术创造,衣与食同样可以由此衍生,在艺术中打开全新的格局。ICICLE之禾男士系列「中国人的衣橱」限时体验空间第二站将携手“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览共同入驻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秉持“自然万物之一”的理念,ICICLE之禾致力于将东方哲学“天人合一”带入当代语境,创作优质舒适的自然时装。本次,品牌将男士四季衣橱装置创意融入艺术场景,汇集中国传统色灵感再造体验空间。此次合作是双方携手于艺术、自然领域及生活层面不断探索启发的淋漓展现——自服装语言延续人文本色,自建筑艺术洞悉感官思维,共寻关于生活方式的全新启发,打造突破形式限制的感官之旅。
人设计食物,食物也在设计人。延续建筑设计中时常使用的“重构”方法,在本次展览中,21cake将呈现一款展览限定建筑蛋糕“重组”,通过重构拿破仑蛋糕的食用方式,呈现全新的味觉体验,也以食物为切口,让人与食用空间更加自由,通过引入全新的食用方式,关注风味,也关照食用时人的生活,并由此与隈研吾所强调的“五感”的体验达成共鸣。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隈研吾的父亲热爱艺术,家中收藏了许许多多的画册,除了艺术家还有不少建筑师的作品。但儿时的隈研吾却从没想过要成为一个建筑师,反而猫猫狗狗更能吸引他,所以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兽医。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还一举拿下来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主场馆名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在参观时,隈研吾看到之后感受到建筑带给人的震撼感,他大吃一惊,问家人这是谁设计的。家人告诉他,是由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也因为此,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隈研吾便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建筑家。隈研吾1979年顺利考入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1985年,隈研吾又前往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习。
隈研吾在21世纪对日本传统建筑元素进行了重新诠释,其中包括对自然材料的运用、思考光和轻盈的方式,以及起到改善而非支配作用的建筑。他的建筑不同于多数日本当代建筑去融入周遭环境,他试图将传统元素巧妙地置于个性鲜明的建筑中,使其与所在地域仍然保持联系。这些传统元素与高科技的混合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被证明是流行的,而他的作品也已经走出日本,进入中国与西方。他的代表作品包括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中国“长城下的公社/竹屋”、日本三得利美术馆,以及2020东京奥运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等。
隈研吾说:“形式只能刺激视觉,然而更深层次的感官则在视觉之外,这也是我想在展览当中表达的。”他主张回归自然,离开迄今为止最适合集中生活的混凝土、铁等材料,回到木头里、纸张等自然材料里。
大众展览集团 24小时服务热线:0531-83177678 13335107001
相关新闻
- 2024-12-20 中国品牌亮相阿联酋商贸展会
- 2024-12-20 济南门头设计公司——山东大众展览集团
- 2024-12-20 向“新”出发 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开幕
- 2024-12-20 从慕尼黑会展看运动国货持续“破圈”
- 2024-12-20 济南酒店设计装修公司——山东大众展览集团